曾在新闻中看过这样一篇报道,20只大鼠进行每天8h,每周5d进行高声压、低频率噪声暴露,累积暴露1236h后,接触噪声的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纤毛出现蓬乱、坏死及有规律的折断,同时还可见损伤的纤毛处于不同的恢复期。此实验结果表明高声压、低频率噪声对气管上皮细胞纤毛可导致不良影响,可部分解释接触者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原因。国外学者通过对200名职业性接触高声压、低频率噪声所致的振动听觉病患者进行调查,排队其他干扰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肺功能检查没有显著改变,但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与高清晰度CT扫描中的肺纤维化图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接触者的肺纤维化主要与职业性接触高声压、低频率噪声相关,同时提示肺纤维化是振动听觉病的重要特征。

在GB22337-2008和GB12348-2008标准中, 提出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 规定当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 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等效声级既不得**过规定的A声级限值, 也不得**过规定的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限值,( 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63Hz,125Hz250Hz,500Hz, 其覆盖频率为22Hz-707Hz) 这是考虑到不管是工业企业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 还是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排放的噪声, 它们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指医院, 学校机关, 科研单位, 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时, 噪声的主要成份呈低频特性, 这时测量A声级可能不会**过规定限值, 但是对于人的干扰却不能忽视, 因此只用A声级限值还不能保证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声环境质量,新标准增加了低频段的倍频带声压级限值要求, 而且这些限值一个都不得**过, 这样就要求在测量A声级的同时, 进行噪声的倍频带频谱分析。

研究显示噪声对血压会有影响。机场附近、接触噪声水平在55~72dB的居民患病效率较高,提示噪声暴露与有一定关联。但是噪声对接触者血压影响的调查结果并不一致,通过分析纺织女工患病率与噪声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患病率有随噪声强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
其次,噪声对心电图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业工人暴露于一定强度的噪声下,其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段波可能会出现缺血性改变、传导阻滞等。通过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心血管系统疾患相关分析表明,接触噪声组心血管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不同接触噪声强度与接触噪声工龄对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时发现噪声接触强度和接触时间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通过用典型相关方法对500例纺织工人心电图分析发现影响其QC(K值)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噪声暴露工龄,其次是遗传因素和声压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gjieib/-
http://nytesting.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