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噪声监测仪器性能和品种的差异很大,用于环境噪声监测的仪器至少应具有时间平均的积分功能,也就是至少能测量等效连续声级Leq值,这对于环境监理部门已经足够。但对于需要进行交通噪声测量或噪声普查的环境监测站,则还应有统计声级LN(N=5,10,50,90,95)测量和24小时监测功能。为了减少手工记录和便于数据进一步处理,往往还需要配备微型打印机和将数据传送至计算机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考虑到社会生活噪声中低频成分较多,仅仅用A声级难以评价其对人的影响,因此在测量A声级的同时,也要对噪声进行倍频程谱分析,然后用NR曲线来衡量每个倍频带声压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这就需要使用带倍频程或1/3倍频程滤波器的噪声频谱分析测量仪器。

噪声作为一种公共卫生学问题倍受关注噪声的躯体效应涉及**神经系统的许多结构,其对认知功能、情绪反应、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效应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噪声污染日趋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噪声作为一种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学问题除了可以引起听觉系统损害外,还可导致机体多种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增加,如精神生理异常反应、操作能力下降、睡眠剥夺、厌烦反应和消较社会行为等。
噪声的**神经系统效应特别是噪声对学习、记忆以及工作效能的影响,造成了接触人群工作和学习效率、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下降,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暴露于高噪声的工人经常主诉的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好争辩、情绪改变和焦虑。在飞机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的研究中均发现,噪声和烦恼情绪发生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发现居住在高噪声环境的居民常常抱怨、夜不安宁、紧张和急躁等,但是这些研究中不排除存在过度报告症状的偏奇。噪声所致的觉醒作用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对简单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噪声对认知功能的消较作用,机体在完成细节和线索繁杂需持续,注意力集中和较高的工作、记忆、分析能力的复杂工作方面的能力会受到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强噪声持续暴露可引起运动神经行为学习功能及神经肌肉活动能力与耐受久性改变,且以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强噪声下出现的恐惧情绪可以使受试动物活动力下降,体重增长缓慢,与学习无关的恐惧行为增多,严重干扰学习的控制加工过程,影响学习任务完成的时间。

较强的噪声对人的生理与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调查,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对工厂周围居民的调查结果认为,干扰睡眠、休息的噪声级阈值,白天为50分贝,夜间为45分贝。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于 1975年提出了保护健康和安宁的噪声标准。中国也提出了环境噪声容许范围:夜间(22时至次日6时)噪声不得**过30分贝,白天(6时至22时)不得**过40分贝。

-/gjieib/-
http://nytesting.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