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人体舒适振动测试
GB 50868-2013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
GB/T 14124-2009机械振动与冲击 建筑物的振动 振动测量及其对建筑物影响的评价指南
GB/T 50355-2018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
GB/T 7452-2007机械振动客船和商船适居性振动测量、报告和评价准则
GB/T 50452-2008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HJ 793-2016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结构噪声检测方法
JGJ/T 17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
DB31/T47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住宅室内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隔振效果评估
测试时,可采用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和LMS振动采集仪,同步测量隔振器两端的振动特性,从而得到隔振器的插入损失;或采集系统在安装和未安装隔振器前后的振动特性,从而得到隔振器插入损失;再由设备和基础之间的阻抗比值,选择合适的隔振器评价参数。
隔振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振动的传递。对于工程实践中具体的隔振设计而言,人们关心的无疑是通过隔振,被保护对象的振动量级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衰减或控制。在隔振设计时,对系统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一般是围绕隔振效率展开的。因此,效果评估指标的确定是效果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完整的效果评估体系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理论分析预测;其次则是对实际隔振效果进行测定。目前常用的隔振效果评估指标有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功率流等。一般以力传递率作为隔振效果的理论预测依据。但是对于实际效果的测定,由于力传递率是不易测量的,因而通常采用插入损失或振级落差来评定各种实际系统的隔振效果。
力传递率:传递至基础的力与激励力之比。
插入损失:采取隔振措施前后基础响应的有效值之比的常用对数的20倍。
振级落差:被隔振设备振动响应的有效值与对应基础响应的有效值之比的常用对数的20倍
由于工程实际测试时,较*实现的是振级落差或插入损失,而以上三个评价量与设备和基础之间的阻抗比有关,如下图所示,因此需要根据基础与设备的阻抗比来选择合适的评价参数。
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搞清楚了结构物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的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以预言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用下产生的实际振动响应。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
机器、建筑物、航天航空*行器、船舶、汽车等的实际振动模态各不相同。模态分析提供了研究各类振动特性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将结构物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人为激振,通过测量激振力与响应并进行双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得到任意两点之间的机械导纳函数(传递函数)。用模态分析理论通过对试验导纳函数的曲线拟合,识别出结构物的模态参数,从而建立起结构物的模态模型。根据模态叠加原理,在已知各种载荷时间历程的情况下,就可以预言结构物的实际振动的响应历程或响应谱。
近十多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FFT分析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振动传感器、激励器等技术的发展,试验模态分析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受到了机械、电力、建筑、水利、航空、航天等许多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已有多种档次、各种原理的模态分析硬件与软件问世。 [1]
-/gjieib/-
http://nytesting.b2b168.com